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委员会 > 教育科研委员会

浅谈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4/20 17:47:47

摘要: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近期,不少的教师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正在积极实施新的中学课堂教育标准的今天,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教育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为学生的终身负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抓好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三个环节。

关键词:自我教育  自我激励  自我实践  自我调控

在千头万绪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为什么有的班主任驾驭学生轻松,不慌不忙,胜似闲庭信步,学生反而从内心敬佩老师,而有的班主任从早忙到晚,紧紧张张,见了学生吹胡子瞪眼,学生却毫不领情?为什么有的班主任教育的学生老师在不在一个样,而有的班主任教育的学生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在上社会又一个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是否重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就开始有了自我教育的因素,中学生已能进行自我教育。对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重要的。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

一、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

1.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所谓自我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推动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是他自身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所谓现实自我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已具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希望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也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推动个体去否定、发展现实自我,努力促进实现自我向理想化自我转化,并逐步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指出:“能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卓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的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职责不是直接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而是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自动调节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认识改变和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诱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创造,进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离开了自我教育,教育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2.自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是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残酷。中华民族在这场竞争中能否生存,百年复兴大计能否实现,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教师能否承担起光荣而艰巨的职责,关键看教师给学生怎样的教育。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自学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自我教育也将成为教育的主要途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3.自我教育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改革当前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越来越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自我教育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向自我教育进展这个问题上,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教师伟大的功绩。”他认为,教师培养的学生要“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所以,目前有一种“新教育观”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论用是应试教育观和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反映,已与时代落伍;现代教育观应为“教师自己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桶水”。研究基础教育的当代著名学者教授郭元祥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有知识没能力,有能力没思想,有思想没个性,有个性没灵魂”。我国最新的教育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这就是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以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来代替强调共性而抹杀个性,形成师生相互平等自由的关系,给学生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增强自信和自尊,学会自己决定做什么,学什么,懂得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培养自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要的是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火种,而非水桶、知识容器。教师的着眼点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不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他认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积极的自我,一个是消极的自我。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点燃积极的火种,让它越烧越旺。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做学生的朋友,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才会高屋建瓴,将自我教育落到实处。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制定系统的计划,贯彻到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去。归结起来主要应当在发挥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三个系列上狠下功夫。

1.自我激励,自我认识

激励学生的动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触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教育者只有将教育要求——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内在精神需要,学生才乐意积极地接受教育,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树立榜样,开展竞争等,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我激励的力量和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魏书生说:“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而又没有升学希望的人会有炽热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样,不能设想,一个对学习没有热情的人又怎愿意进行自觉的自我教育?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是有缺点的,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教师可利用班会、讨论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正确的不断的自我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即时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找到自我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2.自我实践,自我体验

任何能力的培养必须经由实践的检验和考察才能逐步确立,因此,自我实践自我体验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完成教育要求,教师应创造各种让学生追求成功,进行自我体验和实践的机会,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其中,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升华。比如:为培养集体责任感,我曾引导学生掀起我为班级服务周活动,要求大家本周内至少为班级做十件好事,在实践中,大家体验到自觉的承担也是一种快乐。又如: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观念,我又引导学生掀起高效利用时间周活动。学生事先分析了自己的无效劳动时间情况,并据此制定了具体的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按计划去学习与生活,在充实的紧凑的实践中学生体验到了珍惜时间的快乐,对时间利用的能力提高了。

3.自我调控,自我完善

调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任何教育要求的落实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让学生去自我调控,自我完善。教师诱导学生想办法,定措施,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每一次考试过后,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让学生搞好具体深入的总结,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自己以前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自我教育活动,学生考得好的不至于骄傲自满,考得不理想的也不至于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总之,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做出持之以恒的全面的努力。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如何发挥、发挥得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要我们对学生引导得法得当,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不仅如此,还将对学生的终身自我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新论》 杨文荣 王旭池主编

[2]《家教漫谈》 魏书生

[3]《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苏霍姆里斯基



阅读量: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