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概况 > 新闻中心

弘扬个性 发展创新——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4/27 8:32:31

摘要

各强国都在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而努力,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在推行素质教育工作时,注重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把创新人才、个性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其次,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知识灌入”为“知识输入”,建立“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的教学体制。第三,教师还应做到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求异发展,变“千人一面”为“千人千面”,培养一个平等的人格,反对扼杀学生的个性。总之,课堂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演员。

关键词:创新人才 求异发展 教学合一

素质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它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它强调的是综合的、立体的发展,开创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模式,即弘扬个性,发展创新。在只争朝夕的今天,各个国家都把“人”的教育提到一定的日程上来。世界强国美国提出要培养21世纪的美国人,日本也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中国教育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作为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来认真对待。下面谈一谈自己教学中粗疏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把创新人才、个性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的民族,曾以四大发明雄踞于世,然而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儒道法这些轴心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加上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和生产规模小且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小农经济,铸造了中国人狭义的国民性格,抑制了国民的人格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像孔乙己那样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脱离实际的僵死的人才。在只争朝夕的今天,科技知识更新如此之快,人才的需要如此之急迫,这些,不只这些,都要求我们打破旧有的人才认知观,培养出适时的俊杰,培养出能推动知识更快发展的创新型的“风流人物”。这些具有人文个性、意识领先、开拓进取的人才,会让中国再振雄风,向“人人得而欺之”的旧时代告别。唯创新才会有希望,唯有个性发展才会充满活力。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之兴衰。

第二,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模式,由教师单独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向多元化,注重开拓思维方向发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知识灌入”为“知识输入”,建立“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的教学体制

“灌输”实质上是教师的单向劳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好比一条堵塞的大沟,源头水流如注,可是沟道不通,只能造成泛滥,贻害无穷。它的弊端毋庸再谈。

教育界的老前辈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的教育观。他倡导“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提出了“一切为创造,创造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号召,就连他的名字也打上了“做”的烙印,这充分体现了他崇尚创新精神的信念。我们要遵循这一教育原则,保护学生在“做”即探知求识过程中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学生悦纳自己,并勇于实践自我。不要把你眼中的世界告诉他们,而应当让他们发现你眼中的世界。所以“灌输式”教育是在扼杀“爱迪生”,而“教学做”的教育是在孕育无数的“爱迪生”。

第三,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求异发展,“千人一面”为“千人千面”。培养一个平等的人格,反对扼杀学生的个性,为他们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一位考察了中国教育和日本教育的专家说:日本孩子给中国家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接受平等的教育。比如画画,在老师和学生眼里作品质量有高低之分,但所有的作品价值是平等的。他们能够不以分数定学生人格高低,这无形中就使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束缚,充分体现了个性特征。只有有了个性发展的人,才会创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前辈就是从“听话”的岁月中熬过来的,所以也极力赞扬孩子踏着前辈的脚印,以驯良的形象从幼儿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一生“驯良”,这才叫好。

关于“驯良”,鲁迅先生早有高论,他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是没出息。”他还说:“中国的一般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是一个好孩子……活泼,健康,顽强,挺重仰面……凡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泯灭学生个性发展的危害性。“没出息”三个字道出了没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只能使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穷途末路,同样“没出息”。

我们不要那种驯良的庸才,而需要有着坚强意志、高度创新精神的俊才。希望看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看到健康活泼、敏锐思维的个性的学生。

总之,课堂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演员,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变现实中的重术轻人的现象,如果搞教育,把“人”忘掉那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雕虫小技,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一定要在三尺讲台上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即弘扬个性,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阅读量:1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