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初一地理与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
2013年11月22日深圳外国语学校历史与社会科组来到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参观访问,并与我校初一地理学科组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课题为“气温的变化”。
接到这次与深圳外校同课异构活动后,无论是初一年级主管校长侯嫦婷和教学副主任魏茜,还是地理组的全体老师,都非常重视。先期是地理组马晓玲与刘焕平和宋艳霞老师利用周六、日进行集体教研,重在讨论项目设置,后在侯校长和魏主任的帮助之下,明确了本课的项目设置,并把项目完成的具体要求细化。
11月20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侯校长、魏主任及地理学科老师在初一(7)班听马晓玲老师的试讲。由于是第一次的试讲,在试讲结束后,对项目设置和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裴校长认为学生在第一个项目有些跑偏,原因是问题设置不够精准。教师在后一个项目没有放开,使本节课的亮点生成不够出。在这样的问题下,裴校长、侯校长、魏主任带领地理组老师从学生的问题形式、项目展示等细节方面逐一进行研讨。为了上好这节课,侯校长、魏主任甚至与马晓玲老师研讨、设置项目至晚上九点多。
11月22日,深圳外国语学校来访,马晓玲老师在我校初一(2)班,精彩的呈现了“气温的变化”一课。我校的马老师从学生生活感受入手,亲切自然,大胆设置以石家庄为例的项目,充分展现了我校的“四自主、四环节”教学模式,以为“全球出游”出谋划策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国内、国外等多种方式展示了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生成了热带、温带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不同的变化特点。这节课结束后,深圳外校的老师由衷地感叹:我校的课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小组活动分工明确,有负责书写记录的,有专门负责发言展示的;教师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先以深圳与石家庄的相同点入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在评价激励中恰当及时,充分尊重学生;在选取材料上接近生活,我们的学生真实、淳朴,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四环节课堂。深圳外校的老师也精心设置本节课,地理逻辑性很强,环环相扣,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这一主线。不同点就是深圳外校的老师以启发式为主,如果能在课堂上多一些让学生多些小组交流、发言展示的机会会更好!
此次活动是一次外国语学校之间的交流,更是一次“四环节”与传统教育的交锋,事实证明,“四环节”的优势明显。通过本次交流“四环节”之风吹到了深圳外校,相信越来越多的老师会选择更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方式教学。(文/宋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