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纪实(七)
2014年7月20号上午在六楼国际会议厅,裴红霞校长做了主题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的精彩报告。报告从为什么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中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裴校长谈到,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状况、诺贝尔奖和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以及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等角度为我们做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解。裴校长带领各位老师从中、西方传统教育比较出发,从课堂学生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以及课堂上教师关注点展开,探索中西教育不同。
随后,裴校长为我们讲解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石外集团中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行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集团自2001年起开设了体育、艺术、综合实践学科等26项校本课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大环境下才能有效运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
结合三天的教研和培训经历,裴校长重点探讨了“四自主·四环节”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推进。项目设置从目标性、针对性、趣味性、挑战性、探究性、参与性、合作性、多样性等方面考虑。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1、项目布置要明确: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最后呈现什么,具体的要求有什么。2、项目准备要充分:哪些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留给学生有准备的时间、教师了解准备的情况。3、小组讨论要充分:安排有必要、有意义的讨论,讨论前后学生有变化。4、交流展示要充分: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纠错;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见解 ;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 。5、课堂生成要捕捉:珍惜学生的课堂生成,转化为宝贵的课堂资源。6、点拨提升要到位: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认识还有提升的空间时。7、激励评价要及时: 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自信、成功感。8、梳理归纳要清晰: 注重知识的梳理归纳和落实。
石外集团经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实践,初中部连续6年摘得石家庄市中考状元,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 2014年高考也再创新高:高考本一上线率88.68%,居全省第一;高考本二上线率100%,居全省第一;清华、北大录取率2.63%,居全省第一;保送重点大学175人,居全省第一。我们坚信: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李会敏 牛菁野 图:吴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