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名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 步入了教师这个神圣的殿堂。怀着满腔的热情踏上讲台, 可是在给高一新生上了大约一个月的英语课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个别学生开始放弃英语,或者有的学生从内心就不想学了。 找其谈话,问及原因, 说是初中基础不好, 而且高中教材以及老师的讲法和初中根本就不一样, 他们无法适应 。 例如初中一句一句翻译课文,而高中却不是这样的。于是我就思考如何衔接好初高中英语, 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一: 原因及重要性
其实大家都知道初中和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初中时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感到听课吃力,记忆犯难,读写不畅,成绩呈明显下降趋势,他们无所适从, 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更有甚者,初中时英语成绩较为优秀的一些学生,也感到英语非常难学,虽然自己很努力,却每次成绩平平,对英语的学习信心大减,学生本人及家长对此也感到疑惑,进而对英语学科忧心忡忡。造成这样的想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 教材跨度大. 与初中简单的基础英语相比, 高中英语容量大, 要求高, 节奏快, 这就致使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其实从高中英语的设置和心理学上分析,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初中生升到高中,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但在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单词,越来越长的课文后;在听到越来越快的听力语速后;在碰到越来越复杂试题后,在老师的全英文授课的"熏陶"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有的人就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 干脆就不学了。 其实这部分学生不是不想学, 而是觉得高中的英语教材与课堂与初中太不一样了, 就错误的认为自己没得救了, 这就好比吃惯了中餐的人会觉得西餐很难吃, 而导致不愿意吃一样。
2. 初高中英语教法有所不同.初中时候,学生习惯于老师用汉语解释英文,不习惯高中老师全英语教学,教师课堂常用语掌握太少;初中生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翻译, 不习惯对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初中生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拼读,缺乏一定的音标知识;初中生习惯于听老师简单重复操练, 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教师角度来说,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由初中进入高一第一学期,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因为高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工作就顺手多了, 头开得不好,后面的工作就很难做了。因此在高一学年,尤其是上半学年,应从实际出发,先解决好初中英语教学“不到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高中学生尽早摆脱被动局面,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使高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已成为高一英语教学关键所在.
二:途径
(一) 做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学生升上高中后,对一切都感到非常的新鲜,又较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这就有利于对他们进行重新塑造。英语教师要努力指导学生养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习惯: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这里的工具书指的是:字典和语法工具书。我指导我的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我特别给学生推荐了《高考必备》。并且告诉他们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要被动等待老师解答,而是要主动地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而且必须要把它养成习惯,这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另外要求学生 也要手头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我给我的学生推荐了《薄冰语法》,并要求他们养成遇到比较难的语法时,不要急着问老师, 要自己查工具书, 要养成借助于工具书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除了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造句写作文,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达到学习语法的目的----学以致用
2.. 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课前的预习就是为了给自己寻疑,有了疑问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才能重视寻求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 初中英语教师对预习的要求很简单也很泛泛,但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就不能仅仅是这样了,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对其英语学习帮助很大。不过, 英语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使学生预习变为主动并产生效果,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学生预习方法指导 。另外还要备有必要的检测及惩戒手段, 使其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应要求学生在学新课前都进行预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习惯的培养将会为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3.朗读的习惯。外语不光光是文字,它首先是语言。语言是要讲要读的。然而大多中国人都存有羞涩心理并且缺少英语学习必须的语言环境,因此朗读显得由为重要,它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并且对听力和口语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朗读得熟练了就有助于做听力时对词句的快速反应,也为流利地表达创造了条件。所以每次英语早读都要要求学生能开口读,养成朗读的习惯。
4. 阅读课外书籍与摘抄的习惯。
5.整理错题的习惯。对每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整理反思,把错误原因弄明白,以便能够对症下药;同时提高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等问题都会出现。如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减弱;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甚至失去信心, 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高中三年这个学生都不会再学英语了。 因此,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影响。
(1)良好的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英语老师发音特别的地道流利时, 学生就会自然的模仿,如果老师知识渊博, 更会让学生崇拜老师, 从而更加想学这门科,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2)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语言的表达尤为重要,可能相同的一句话, 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幽默的课堂往往受到学生欢迎, 学生也对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教师要在幽默的同时, 还要实行赏识教育, 对基础差的同学的进步要及时提出适当的表扬。
(3)教师对课堂的设计。 普通教师与名师面对的是一模一样的教材, 但是名师的课之所以老师学生都爱听, 是因为它们在课堂的设计上有其独到新颖之处。
2.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听录音、看录像、简笔画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营造真实感。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高一上学期的第九单元unit 9 Technology 这节课中, 在warming up部分要求学生用英语说toothpick (牙签), sock (袜子) plastic bag (塑料袋)的其他用途, 这要求学生开拓思维,尽可能想这些东西的用途。 我在备课是觉得是不是把这些东西的实物拿到课堂上,学生看着实物会容易展开想象呢?后来我就把实物牙签, 新袜子,塑料袋拿到了课堂上,那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兴趣也很高,都举手用英语把它们的用途描述出来了。 Unit 15 Necklace 讲的是莫泊桑的项链,以话剧的形式呈现, 我让同学们表演了整整一节课,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再有就是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 做好英语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衔接
1. 听:听是最基本的信息输入过程,常听才能耳熟. 我带的学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农村,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初中时根本做不到天天听英语,甚至有个别同学没有上过听力课。这样的同学听都有问题,更不要说读写了。于是我从一开始就拿简单的英语授课, 并且在上听力课的过程中讲解抓关键词与语气词等听力的技巧,并布置听力任务. 我给学生推荐了《新概念》, 让他们通过模仿来提高听力。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生活在城镇, 也有听力恐惧症,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一开始就对其进行了“洗脑”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听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听懂多少,而在于听本身”。要让他们多渠道、多方位地练习听,养成一种听的良好习惯,目的是练“耳感”。既要精听,更要泛听,两者相结合, 并在平时的设计中尽量难以适中, 逐步消除恐惧感。为了增加趣味性, 欣赏欧美原声电影, 听英文歌曲也是提高听力的一种途径.。
2. 说: 说的前提是会读单词, 读单词音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标是学好英语的“拐杖”,这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首先突出抓好发音和读音规则的复习。因为只有掌握好发音和读音规则,才有可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能够为今后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有的学生只是机械的跟上老师读,机械的记忆,上高中后要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进行复习和补缺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就用一个自习把48个音标讲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学生们背单词的效率提高了, 因为他们打破了“老师教就会读会背,不教就不会读和背”的被动局面。再者口语的练习也不容忽视 ,一开始主要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鼓励多说,不要害怕语法错误,既要课堂上练,更要课外坚持常说。 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类似于英语演讲比赛, 辩论赛等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再者,坚持课文复述(retell),课文复述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内容的key words重新提炼组合加深记忆的过程,对高一学生来说,没有比尽快加大语言信息的储备更为重要的了。 同时, 教师要鼓励英语课上无汉语, 鼓励英语思维。 而且必要的背诵 也是不可少的,教师应每周都留背诵篇目。
3. 读:。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血肉”,词汇匮乏,学英语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阅读。所以要边上高一新课,边,以“分散穿插”的方法复习初中词汇. 初中的单词量虽然不算太多,但却是我们英语学习者最基本最常用的。经过中考后的 一个长长的暑假,学生们已经忘记不少单词了,所以在授新课的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好初中课本或小词汇手册 。先让学生自己记,一册接着一册往下记,每一遍都给记不住的词做个记号,以便下次缩小记忆范围,如此反反复复直到记住为止。在记忆过程中,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进去, 让学生分成几组, 组与组比赛、组内个人比赛,看谁记得准,记得多;记得快. 老师要给背得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加强它们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高一课文的生词时,时时处处联系初中学过的单词,保持初中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适当的再现率。应设法把初中阶段“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高中阶段的“熟练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英语单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基本元素----词根、前缀和后缀等却是有限的。 常见的词根约有600多个,常见的前缀、后缀约有100多个,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单词的基本构件,并对单词进行分析记忆,教会学生归类加强整体概念 则会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从而巩固和增加词汇量。有了词汇量的基础,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了。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侧重培养目标,如果仅限于课本就不够了, 所以要精度和泛读相结合。 一方面要精读,搞懂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每一篇章、每一段、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另一方面,更要泛读 ,既要选择不同的题材,又要选择不同的体裁。只有阅读量上去了, 才能有质的飞跃。 从而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高中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 我建议我的学生从高一年级起每天至少阅读两篇英语文章, 在阅读量的积累过程重,培养阅读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例如 跳读,浏览等进行指导和训练, 同时也要提高作阅读题的作题技巧, 例如对常考题型要进行分类:主旨大意题, 细节题, 猜词题, 推断题等。
4. 写 :写作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课程,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课程。写作水平普遍低是高一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高中写作在字数以及写作的难度上都有所加大。在写作这方面,贵在平时坚持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开始时要求学生尽量把单词拼写准确,把要点写全,把时态用准确,把意思表达清楚;但慢慢地,应鼓励学生朝着使用高级词汇、使用复杂句子结构和多使用关联词语的方向过渡, 在平时写作课程中要对初中学过得常用句型及时态进行及时回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该把写作前分组讨论(discussion)与写作(writing) 结合起来 , 使他们有话可说。 另外对典型的问题要集中点评, 例如有的学生写“我非常想念你”这句话时这样写道:”I very much miss you , 应该为:I miss you very much 这样的问题教师说一次, 学生就不会再犯了,以次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译:语法以及词汇是翻译句子的重要所在。词汇上面已经说过不再探讨。 在高中的课本中,初中学过的语法基本不再作为新的语法专题来讲。而初中的有些语法,尤其是常用时态和句子结构等,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再加上学习深度与远远不够,所以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把初中的语法分散在各课中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之所以这样做, 是由于学生对这些语法还多少有些印象,早复习有好处。教师讲解语法时要尽量给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条理。 在翻译的实际操作中最好让学生上黑板翻译句子,这样有助于全班学生整体改错的能力的提高 。
(四):讲明教法,指导学法,做好衔接
1. 讲明教法,在初中的教学中,单词少,课文短, 语法较为简单, 老师课时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多。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还是以句型教学为主, 但高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和初中有所不同,高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听说的基础上, 把重心放在不同题材的阅读上,强调进行大量精读和泛读训练的阅读课,当然高中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重点, 所以要求老师上好题材多样、高标准、严要求的短文写作课。 在高中, 老师不会牵学生牵的太死, 更多的需要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中英语教学师在听说领先的前提下侧重读写,要以读写为主。同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习的能力。这一点一开学就要给学生讲明白, 是他们在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有重点。
2. 指导学法 , 做好衔接。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我们就要教会他们打鱼的本领,而不是天天把鱼送到嘴边。我们要给他们以方法的指导。 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授学习方法时,要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从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掌握记忆的技巧;二是教会学生运用思维方法。
(1)指导记忆方法:长期以来,困扰大多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因素就是词汇。学生经常抱怨单词记不住、记不准、记不牢,从而产生厌烦感,甚至一看到单词就头疼,这样就对英语渐渐的失去兴趣。这时,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多多鼓励外,在讲授词汇时,也应多多动脑,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想象空间,帮助学生一起来记单词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联想法,运用词根词缀扩充法,举一反三法, 图像法等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处处把这些技巧灌输给学生, 在记忆课文方面, 应指导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指导思维的方法:我们在政治课上讲到:思维是抽象的人脑活动,但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的土壤就是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英语知识。到了高中,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经常运用思维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学生就可以将初中所学知识与眼前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并把他们作为思维活动的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有效的英语思维, 从而在做各种题中有了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 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个大问题, 如果解决得很好,对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以及今后从事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相信高一的老师在认识到衔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 一定能把初高中英语衔接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