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委员会 > 衔接教育委员会

家校合力 由《弟子规》开始

发布时间:2011/4/12 15:51:27

              ——39幼小衔接座谈会   徐倩

说到“教育”,我首先感到的就是“家校合力”的重要,脱离家庭,单靠学校一己之力搞教育,可以说是“孤掌难鸣”。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标一致,方法科学有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需要统一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我们身为教育者,知道“行为教育”或者说是“德行教育”比起“学科教育”来要重要的多,我们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思想高尚,有文明素养的公民。而作为家长,往往更看重学习成绩,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的行为习惯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太重视,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无关紧要了。如果是这样的学校教育目标和家庭教育目标背道而驰,那么很难想象学校教育会起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四、二、一”模式,六个大人照看着一个孩子,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终身发展。多数家庭中的老人对孩子溺爱严重,做父母的也是毛病不少,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德行教育就很缺失。普遍的家庭中,孩子什么规矩都没有,家庭中甚至没有是非观念,这样,孩子在家谁的话都不听,才会出现家长跟老师说:“老师,我们家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是为了在学校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装模作样的表现好,孩子的内心还是缺少坚实的思想基础的,他很难做到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个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这部一直作为启蒙教育的读本,文字不多,朗朗上口,而且很好懂,列举了108个好习惯,最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如果从幼儿园起,甚至上幼儿园之前,每个家庭都用《弟子规》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高中,这些环境中都是以此为基础,规范孩子的言行,那么,孩子们很可能就养成了内化为自身素质的所有好习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不会出现“长期抓,反复抓,效果还不明显”的现象了。

《弟子规》从五个方面规范言行,包括了在家孝顺长辈,在外友爱朋友,严谨认真的生活习惯,讲信用的处世观,还有做学问的态度。其中都是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像“父母呼应勿缓”还有“或饮食或作走,长者先幼者后”“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等等,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动员学生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只有家庭环境和谐健康,只有家长身体力行的做好榜样,加上长期的熏修不断的内化,还有互相监督评价的机制,学校的德育教育也会顺利得取得丰硕的成果的。

对于《弟子规》我也是刚接触不长时间,但是,我真的感到其中的价值是无限的,真的希望再早接触几年时间,对个人的成长和从事的学校教育工作将更有帮助。

阅读量: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