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涵,石家庄外国语小学语文老师,小学一级教师。迈上讲台,我甘心用穿透心灵的热情书写育人篇章,打开心灵的窗户,剥开厚厚的心茧。微笑,绽放在脸上;关爱,流淌在心田。我用亲和得到孩子们的认同,用耐心赢得家长们的尊重。从教六年来,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区级、校级先进班集体,并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我个人也连年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我始终坚信:在辛勤付出下,孩子们一定能绘出人生最灿烂的图景。
爱好特长: 读书、朗诵、主持
人生格言: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治班理念: 时而和风细雨、声情并茂,时而雷厉风行、威严有加,是严师,更是诤友。
博客链接: http://sjzflps.jjtang.com/681236
经验介绍:
教育随想
其一:美丽的职业美丽的人
所谓“教学相长”,这确实不是一句空话。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也会对教师的精神状态、精神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与学生确实是共同成长的。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一种双向激活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同时被激发出来,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
“教学相长”是一个非常高、非常美好的教育境界。我们总说青春是美丽的,而教师这个职业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也是美丽的。
在上课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精神的交流;上完课,双方的精神都升华了。于是,每上一课,我都有一种期待,因此,上课前也总有一种新鲜感、兴奋感、紧张感。
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的新鲜感,所以每上一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新的发现总会在转角出现,处处都是未知和期待。我非常珍惜这种新鲜感。无独有偶,著名学者钱理群也曾把这种教育新鲜感称之为:黎明感觉。钱老师认为在“黎明感觉”的背后,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的精神状态。没错,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活跃的生命个体,是渴求知识的纯洁天使;你从这些孩子身上不断汲取精神的养料,汲取生命的元气,你就会永远年轻。教育的路上,有无限美的可能。
其二:小细节中有大道理
对学生好,一定要他们感受得到。比如,如果哪位同学上课开小差了,我就会拿出一脸的治病救人的样子,说:“哎——我讲得这么好,你不听,就有点可惜了啊。”
宽容是一剂良药。比如,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总是喜欢打瞌睡,我会走到他的身边,使劲的带领大家读课文。等到他醒了,我就一脸善良的怂恿他:“快,我们正在读这一段了,跟上。”
暗中喜欢与明摆着敬畏。别看我的性格随和,长相也甜美,深受学生喜爱,教学却严谨,一贯奉行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主张。要是有人不完成作业,我就会生气。口头禅是:怎么可以这样!学生坦言,我一旦生气,往往比男老师更有威力。
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在班里,我总是用一颗明敏的、好奇的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小璞平常沉默寡言,有些不合群,上课老爱走神。交流谈心时,他也总是点头,偶尔对我轻轻一笑,然后依然如故。后来,每次我和他有眼神交流的时候,也会给他一个轻轻的笑,一直坚持。终于有一天,当班里的窗帘挂钩坏了时,小璞找到我,静静的掏出两个挂钩地给我。依然没有任何语言,只是轻轻的笑着,感动万分的我惊喜地发现,在那个轻轻的笑容之中有了信任与默契。“谢谢,孩子。”这时,我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老师,谢谢你!”小璞真诚地说。
其三: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
九月是一个开始的季节。上好第一节课十分关键。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了,要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学生;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那么,成功了!
于永正老师的贴心建议,平实简单,充满了人文关怀。
万玮,网名平和,1973年生,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获上海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第一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一等奖。1996年起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工作,历任数学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中学部副主任,现任初中部主任职务。他所著的《班主任兵法》是一部优秀的教育手记,其中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平和将兵法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最初发表在K12教育论坛和白鹿洞教育论坛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有网友评论:“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平和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现了他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回忆《童年读书》的莫言,讲述《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毕淑敏,《坚守讲台》的商友敬等文学家、教育家的篇篇美文,让我良久驻足,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阅读教育大家的文章,是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
感言:
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和耐心,让我们的血液保持清洁,让我们的身体保持矫健,让我们的意识保持锐利,在教育的旅途中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