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姚琳——幼儿园班主任风采

发布时间:2011/5/24 17:30:12

 

姚琳,英语专业毕业,2001年至今在园工作,曾经担任英语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工作。十年里,积极参加学校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和培训,连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曾得到裕华区嘉奖,曾代表幼儿园参加省、市、区评优课比赛,并获得奖项;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多次获得辅导奖。

爱好特长:阅读,听音乐,羽毛球,瑜伽

人生格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治班理念:用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努力成为孩子成长的启明星,在默默照亮一方天空的时候,也照亮自己。

经验介绍:

 

幼儿的养成教育,从我做起   

 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人际交往习惯等。其中仅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喝水、站队、午睡、入厕等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活动,但正是这些活动才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多老师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用音乐作为环节转换的信号,音乐就像“红绿灯”一样使幼儿很自然的从一个活动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大大减少了混乱现象;还有设置简单的游戏活动,减少过度环节的等待现象;利用餐前小故事和睡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和午睡常规;利用榜样的力量和评比栏、小贴画来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等。但是怎样能在做好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二者兼顾呢?在这方面,老师们都有独到的方法,但是在运用这些好方法的同时,我认为调整我们自己对待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

首先,要做有心人。就是对班里的每位幼儿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而且幼儿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他的脾气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这才是最实用、最有效的。

 第二、幼儿常规教育要抓日常,日常抓。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比如说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井然有序。而做到这一点绝非一日之功。在我们班几位老师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要老师组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要保证所有孩子基本进入状态之后才正式开展。我和李老师也都会在每次上课前将孩子们的秩序调整好才进行教学内容。因为这是很好的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效果的保证。进入大班,我们还把文明月活动的“三姿”练习放在每次活动之前的零碎时间,比如,户外活动前后和做操时练习站姿;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练习坐姿;在活动室走动和走廊散步时练习走姿;平时还特别注意强调孩子们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等等;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孩子在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洗手这件事,记得小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孩子们洗手不认真。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可也只能是坚持几天,时间一长就开始敷衍了事。其实细想想这也不是孩子们的错,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的真切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们改变了方法,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容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Linda的小手又白又嫩,还香香的,肯定洗的特别认真”、“看,Micheal今天洗手又快又干净,请他来当小班长检查吧”、“Jack的小手洗的真好,都能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啦。”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干净的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当得到老师击掌鼓励时,他们都会兴奋地一蹦一跳的。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们也越来越自觉,洗手的情况再也没让我们操过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做个“勤”老师。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老师要做到眼勤、嘴勤。幼儿年龄小,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这就需要教师“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一定要及时纠正。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消灭在初期阶段,对促进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很有帮助。

第四、坚持不懈,有利于常规培养。

幼儿的行为反复性很大,这也是幼儿的行为特点之一。所以,幼儿良好的常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反复练习。比如,这学期我们要求幼儿要遵守的课堂常规有:“课前入厕,上课的时候不随便离开座位,发言要先举手,在课上要求孩子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插话。”而且在每次上课的时候都要求幼儿这样做。对那些比较特殊的幼儿,必须和副班主任一起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帮助孩子逐步养成了注意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班里有个活泼好动、感情极其丰富的男孩子Alex,非常聪明,接受力强,反应快,但就是上课爱插嘴。有时候他的话比老师的还要多,可如果听到批评他的话,委屈的眼泪马上就落下来,他的哭声经常会影响到大家,家长也因此很犯愁。经过观察,我发现他是个比较懂道理的孩子,而且是个“顺毛驴”。于是我在每次课前给他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他做到了,课后一定会给他及时的鼓励。后来又改为课上根据他的表现给他适当的暗示提醒。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再也不会因为他影响大家的教学活动了。其实这个过程不光是锻炼孩子的过程,更是对我自己的考验。只要能坚持下来,效果有时是出人意料的。

第五、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有利于常规培养。

幼儿善于模仿,对老师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论好坏都会向老师学习。所以老师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用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例如:班上有的幼儿不注意教室清洁卫生,常常乱扔纸屑。开始,我们几位老师都是自己将地上的纸屑拾起来放在垃圾筐里,并提醒幼儿不乱扔纸屑。坚持几天后,有的孩子都就会主动将地上的纸屑拾干净,慢慢地幼儿乱扔纸屑的毛病也改了很多,从而自觉养成了爱护班级环境的好习惯。再比如老师要求幼儿的坐姿要规范:坐在凳子上,不东倒西歪,脚并拢,背挺直。那我们自己在教室里的坐姿也要随时注意。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怎么要求孩子的,自己也就一定要做到,并且率先做到、做好。这样才不会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才会促进自己对幼儿的常规管理。

第六、宽严相济,以爱制胜,有利于常规培养。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怎样让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不排斥呢?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幼儿的心。我们既要用慈母般的爱关心幼儿,又要用严父般的爱教育幼儿。不能一味地宠爱而不加约束,也不能长期凶巴巴地要求幼儿要怎样怎样。当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时,要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感到愉悦、自豪;当他们有过错时,注意批评的艺术,做到严中有宽容,爱中有严厉。让他们明白错误,但又不伤其自尊心。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多给他们时间来练习和适应,这样就会调动幼儿遵守常规的积极性,将常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要求和行动。以此学会自我管理,真正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在开展“项目教学法”,实施“四环节课堂”的同时,抓好课堂常规显得尤为重要。从最初课堂上的一片嘈杂中慢慢走来,发觉我们的四环节课堂也渐渐有序了。我认为要想在课堂上帮助孩子们按照一定的秩序完成分组合作、动手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虽然是个不小挑战,但也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备课就是要备好幼儿。课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游戏活动的设置都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难易程度,操作步骤,以及游戏前的要求如何提出,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内容。

第二,教师的语言指令要简单明确。  

在培养幼儿的课堂常规中,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想到,并提出要求。有时课堂常规不好,并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老师在提要求时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语言指令简单明确,在提要求时要具体、细致、准确,孩子们活动时才能“有章可循”,才能使活动有序开展。

第三,设立小组长职务,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每组的小组长,先是有老师指定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让他来带动其他的孩子们也认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渐渐地在每次活动时,由每组小朋友自己商量选出本次活动的小组长,要求当小组长的小朋友,首先自己要先做好,这样才能去检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慢慢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

“小组长”在一日常规管理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在检查餐前洗手、餐后的擦嘴漱口以及餐后游戏、户外和散步前的队伍整理,午休后的被褥整理等等活动中,都能见到“小组长”认真负责的维护常规的样子,渐渐地孩子们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力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幼儿情绪容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比如课堂上,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幼儿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这时如果老师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句话轻轻的提醒他们一声,他们就会马上意识到,并调整自己的。一节课也就基本能顺利的完成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非常有幸,我工作在一个和谐温暖的班级团队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我们大六班团队和谐相处的关键,亲如姐妹的感情不是一句缘分就能说的清的,那是我们并肩作战、同辛苦共欢乐的结晶。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从春利老师身上让我明白了,“细致、耐心、踏实”是一名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而李琳老师则以她充满活力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不断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在琐碎繁忙的工作中免不了有时会失去耐心,是她们俩给了我调整自己,继续坚持的动力和勇气,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握自己,不断提高。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面对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心怀温存的爱和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我要让自己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中,慢慢增长自己爱的能力。

 

阅读量: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