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谈,本科学历,1990年至今一直从事幼教工作。在工作的二十年中,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的称号,2004年被裕华区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并颁发嘉奖证书。2010年被学校评为长期贡献奖、教学能手奖。2011年被裕华区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
爱好特长:音乐、旅游
人生格言: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治班理念:以幼儿为本,以爱为基础,以榜样为引导,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经验介绍: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心得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幼儿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但有时会出现幼儿不乐意参与唱歌活动,或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唱歌音不准,或是缺乏感染力。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唱歌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歌,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歌曲,什么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纲要》中指出:歌唱活动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优美的、诙谐的、欢快的等等,只要孩子喜欢,我们就可以为幼儿选择。
例如:(1)一些经典的老歌,《小鸟》、《小燕子》、《春天在哪里》、《小毛驴》等,那都是我们小时唱的歌,现在拿出来让我们的孩子们唱,还是非常好听,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些歌曲不一定要安排在课程上,也不用非得艺术老师教唱,英语老师和副班主任也都可以带孩子们唱,这些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曲调很简单,只要给孩子们起一个头,孩子们就可以跟着唱,当然如果能加上伴奏那更好。(2)我们还可以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如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孩子们都会哼唱几句,不用老师费劲去教,因为歌曲的曲调孩子们都知道,只是有的歌词记得不清楚,我们只需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就行了;(3)我们还可以结合节日,选择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歌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可以选《小乌鸦爱妈妈》;八月十五,我们可以选《爷爷为我打月饼》;
以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我们要动脑子去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让一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来达到对他们的说教目的。其实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不是某一位老师的事,是我们
二、怎样提高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
1、共鸣位置与歌唱得美好音色
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声音的方法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第二是:轻声入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
(1)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一方面,是中国母语语言发音最自然的方式,也是获得童声清澈明亮音色的最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更是使幼儿避免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或压进胸腔里的最自然的防范措施。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研究的结果也证明:只要教师和儿童同伴能够提供正确的发音共鸣榜样,几乎每个幼儿都能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向前唱”的歌唱发音的模式。
(2)轻声入手和有控制的进行情感表达。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最为普通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声喊叫”。在幼儿用喊叫的方式歌唱时,他们身体的大部分共鸣腔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参与共鸣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发音器官通常都处在非自然的过度紧张的状态之下,那样发出的声音既造成歌唱者的不舒适,也会造成倾听者不舒适的整体审美感觉。专家通过1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发现:在非压抑的情况下,尤其在自由、自然地进行歌唱的情况下,幼儿所发出的声音总是比较自然、舒适、松弛和美好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唱“走音”的情况也往往会大大缓解。所以,轻声用“耳语”似的感觉开始唱,已经成为一种幼儿歌唱的“入门要诀”。
有些曾经尝试过某种轻声入手教学的教师可能会发现:如果要求幼儿轻声,幼儿就会“没声”,即便“有声”音色也总是不够清澈明亮,缺乏童声磁性。但实际研究已经证明:在轻声入手的初期,幼儿的音色的确会让人感到软弱一些,那只不过是因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没有完全达到协调。在有着轻声入手良好习惯的班级,在演唱完全没有记忆负担和技术负担的熟悉歌曲时,在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境下,一旦情绪、情感进入适宜状态,明亮、美好、富于感染力的歌声马上就会自然出现。所以,教师不必过过分担心轻声入手会造成失去美好童声音色的问题。
在指导幼儿进行轻声入手的歌唱练习时,教师决不应该直接用指令的方式要求幼儿压低音量。真正“聪明”的办法是:教师用富于情感感染力的口面腔共鸣向前发音的耳语般轻柔的声音来对幼儿讲解要求,发出邀请和做出歌唱示范,提供的琴声伴奏也要轻柔。
与不应该直接要求幼儿小声唱一样,教师也不应该要幼儿“大声唱”。因为这种直接指令会同样造成幼儿的紧张和惶恐。所以最“聪明”的办法还是由教师做出正确、美好的榜样。现在,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即使是所唱的是一首很令人鼓舞和兴奋的舞蹈歌曲或进行歌曲,也都并非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来演唱。我们要努力争取做的是:“声音不大气势大。”
例如:歌曲《柳树姑娘》,这首歌曲非常柔美,曲作者把柳树比喻成姑娘的辫子,很形象,我们在教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要示范演唱,要从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出发,把幼儿当成亲切的听众,像幼儿一样怀着极大的热情,富有感情地进行演唱,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把唱歌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地表现出来,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其次老师要带孩子们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肢体的动作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如:启发幼儿模仿柳树做动作,鼓励幼儿表现出柳树摆动时柔美的样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创编柳树姑娘的辫子,创编柳树姑娘把辫子甩进池塘的动作等等,通过孩子们的创编,达到理解和记忆歌词的目的,最后我们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他们
3、学习演唱歌曲的难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学习歌曲的难点有两点:一是歌词难记,二是曲调不好把握。对于记忆歌词的方法(1)目前我们通常借用,也认为比较的方法就是用图谱,图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减轻孩子的负担,能够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复杂的歌词,帮助幼儿关注精细的地方,也是有意识培养幼儿精致理解和记忆的学习品质一个很好的学习辅助手段,我们老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手段,也要根据具体的作品进行研究,一起探索,那对于图谱的出示及摆放,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色,小中班教师帮助多一些,大班,幼儿记住哪张就摆哪张。训练幼儿、挑战幼儿、记不住没有关系,教师再唱一遍,启发幼儿,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倾听力的训练,也可以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把出示的图谱拿掉,空指,也是训练幼儿的专注力。(2)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创编歌词相应的动作,帮助记忆和理解歌词,如:我们刚才举得例子《柳树姑娘》,就是用动作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歌词,这首歌曲就不适合用图谱;(3)既需要图谱,也需要动作,对于孩子容易混得部分,就需要加些动作来帮助孩子记忆、理解、区分歌词。例如:《牛奶三明治》这首歌曲,歌词是这样的: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淇淋,馒头、烧饼、豆浆。我们这样来设计:第一步:教师示范演唱,请幼儿说出老师唱到的内容;第二步: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按歌曲的顺序摆图片;教师在带幼儿说歌词的同时,既验证了摆放的顺序,由带领幼儿熟悉了歌词;第三步:教师带领幼儿创编动作,培养他们创编的能力,例如:牛奶,三明治,汽水用什么动作表示,冰淇淋,馒头、烧饼、豆浆用什么动作表示。创编完了,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儿歌,也可以分几部分进行,第一步:说出声音来(边做动作边说)第二步:教师带领幼儿哼唱音调,做动作,其实就是加深幼儿对歌词和动作相对应的记忆。第三步:教师带领幼儿光做动作,不出声,心里唱,不仅加深幼儿的记忆,还锻炼幼儿的心里节奏感,因为心里没有节奏,就容易忽快忽慢。这个例子就是又有图谱又有动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肯定喜欢。除此之外,在歌唱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享受和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1、我们要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唱歌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2、用心去做,日积月累:我认为,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老师们不要有什么负担,就像英语老师在孩子面前有意识的去说英语一样,只要我们有意识去培养,用心去做,教育的时机随时都有,例如:(1)在情感空间,我们可以进行节奏点名,一种形式烦了,可以换其他的形式,让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换一些新的节奏型,增加孩子们新鲜感;(2)在课程中,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节奏,例如:在学习儿歌时,如果加入节奏,儿歌就有韵律了,孩子们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有一次我上科学课《电》,课的内容涉及到家电的内容,我需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认识的家用电器,我没有直接让孩子们说,而是加入了节奏,如两个字的电器就用两个四分音符的节奏;三个字的电器就用两个八分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来说,而且我还要求孩子们,别人说过的自己不能再说,一下子,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而且非常的专注,因为我这种形式开展的时候,我都会给孩子们一个匀速的拍子,说不上来就会被淘汰,所以孩子们很紧张也很兴奋,但也很喜欢这种方式;(3)我们还可以用节奏来维持孩子们的秩序,使他们安静下来,如我通过节奏对应的游戏,(就是对暗号,我打出一种节奏,孩子们就打对应的节奏,不是模仿,例如我打两个四分音符,孩子们就打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其实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带领幼儿复习所学过的节奏和音符的时值);(4)在古韵出游环节中,把古诗加入节奏,或用黄梅戏的曲调来演唱,把一些枯燥的内容通过各种方法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孩子们喜欢就会学的快,老师也不费劲(举例:古诗咏柳)。(5)还有我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比较注重一些细节,例如:当音乐出现前奏、间奏时,我会引导孩子们去听去分辨,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对音乐中出现的前奏和间奏就会非常明感,也会分辨。在让孩子们打节奏或演唱时,我会给孩子们一个节拍的提示,培养孩子们稳定的节奏感,其实,就是一句话,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会有结果。
最后我想说:这些心得是自己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的感悟,这和园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感谢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把爱奉献给孩子们,为幼儿园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