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女,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学。自2003年来校,一直工作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四环节”课堂模式改革中,不断学习,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爱好特长:阅读、写作、旅游
人生格言:读万卷书一定要行万里路;天道酬勤
治班理念:以浪漫的姿态生活和工作;严慈相济
经验介绍:
语文必修课本第二册有选自《古诗十九首》的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我不喜欢用“园丁”的比喻来形容教师的工作,因为那样太辛苦;也不想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称呼,因为那样太世俗。我很喜欢《涉江采芙蓉》这首乐府民歌。一想起它就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苦乐、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的工作、生活,就是涉江采芙蓉。
第一朵“芙蓉”,浪漫。
很少人会把班主任工作与“浪漫美丽”联系到一块,这怎么可能联系到一块呢?但是学生告诉我,这是可能的。因为带的是文科班,女生比较多,喜欢弄些花花草草的小情调。我就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花草的意义给班级命名,学生命名;我也常常用花教育我的那帮正值花季的女学生们,我们还一起在教室养花。浪漫的老师往往带着她的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真的,许多优秀班主任是以浪漫的姿态生活和工作着的。
“我的教室我的家”就是我们班在班会上讨论出的小浪漫。
如今这个“家”自然早已被装扮得很有创意:电脑打成的励志句子,小心翼翼剪下来粘贴在吹塑纸上;四人学习小组将自己的目标理想用小海报的形式进行设计,有自己的照片,张贴在墙上,既醒目又漂亮;还有展示自己班英语活动的电脑海报;贴满了后墙的奖状;精心设计的丙烯绘画的黑板报;“荷塘月色”走中国风的展牌;小小图书角;还有孩子们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攒下来卖掉,快乐的告诉我一星期有十几块钱班费入账……整个教室弥漫着书香、温馨的气息。更精彩的是她们组织的主题班会活动,用小品、诗歌、相声回放着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师生情深……
我曾经很感叹的对学生说:“家是什么?家就是一间房子,再加上两个或几个相亲相爱的人。若是没有爱,无论房子怎样富丽堂皇,都不能给人‘家’的感觉。但是,你怎样才能爱上这个集体、这个家呢?爱一个‘家’程度的深浅,并不是你在这个‘家’里得到的越多,对这个‘家’爱得才越深;而是因为你为这个‘家’付出越多,才会更加深刻地爱它。比如我现在要撕掉这些装饰,让工人师傅来为我们装修,工人装修得再好,你们也不愿意。因为这是你们的智慧与心血。我相信同学们真的很爱这个‘家’。为什么人们常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土窝’?因为土窝再破,也饱含自己的心血。而皇家花园再美丽,也是人家的,里面没有我们的付出,我们便只有羡慕,没有爱。”
所以,三班的孩子一直说回教室叫“回家”。而且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个家付出,为班集体争光,每天保持教室卫生,维护班级形象,愿意为班级服务,同学兄弟姐们相亲相爱,篮球比赛、异程接力、运动会都玩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能量,班长带领班委们组织各种活动各负其责,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真正形成、并坚不可摧了。
当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时,班主任自然便能够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班级总是团结友爱,我也有闲暇去阅读、思索、写作。
人们对自己亲手建造的东西,是何等珍爱。可见要让学生爱自己的班级、同学、老师,秘诀就是让他们付出。
所以,让学生对班级、对老师、对同学产生爱,并不难--引导她们为班级、老师、同学付出就行了。
这本来就是我们共同的集体、共同的家,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就是了,我这班主任还乐得清闲呢!
第二朵“芙蓉”,智慧。
向周围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使我明白:和学生相处,有时候用爱就够了;有时候信任就行了;有时候帮助就可以了;而更时候,则要用智慧,或用三十六计,斗智斗勇。
因为孩子是青春期懵懂的年龄,而且文科班女生人数占绝对优势,所以女生教育不能缺少。我在班内开展的“爱情教育”系列,引导学生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爱情,“走进春天,请勿打扰”“爱着,是美丽的”“为了爱,你不妨自私点”等等,尽量巧妙地陪伴着这帮青春期的女孩儿们预习爱情。
我还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网络。我们有班级qq群、空间、博客,我在这里能了解到学生平时在班里见不到的一面。当然学生有时会向老师遮掩小秘密,比如把我踢出群之类,过一段时间又加回来等等。也是在这里我成功解决了班里军训后超级崇拜男教官的女学生。
充分使用多媒体,不止ppt,其他的像“会声会影”制作精美的班级相册,制作小电影,不要借他人之手,一是总麻烦别人人家不见得有时间,另外自己的感觉别人表达不完全,不管我在完成《真的你不了解石家庄》综合实践时候,还是在制作感恩节、母亲节还是“三班的温暖回忆”等等小片子的时候,我体验到是多媒体打造的心灵想法的外化。家长会上播放的我们班的“感恩节”小短片让家长们泪水涟涟。
在班级规范化上,因为我的年轻和经验缺乏,更多的使用的是“麻辣”管理给班级整风。
1、当问题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让学生知道怕,不能心内没有畏惧,否则之后就会“一言九顶”。形成正气的舆论导向,在这个班违纪就会受到正气的打压,是为邪不压正。
2、班规的“三把火”。说到做到。
3、有板有眼强调后果。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班主任违纪,与学生同“罪”。包括早上的到校时间,自习课的学习时间,班级的卫生也是如此。让学生把班主任当成榜样,这样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会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伙伴。
5、旗开得胜,取消“连坐“
第三朵“芙蓉”,关注和爱。
文科普通班在刚接班时候我觉得这帮孩子个性真是张扬、桀骜不驯,学习习惯很差,如果还拿花比喻他们,就像刺马苔,不能像牡丹、水仙、玫瑰那样‘成名成家’;还带刺,极其普通,生长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却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其实这种花还有个美丽高贵的名字——蔷薇。
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爱,更需要被关注的荣誉感。
班里的体育生,按照常规是比较难管的学生,但是他们讲义气,很坦诚,放掉挑剔的眼光真的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会很服你。现在,我们班的体育生连谈恋爱分手了也跑来和我这个班主任说。参加省运会拿的金牌回来后使劲往我口袋里塞,奖品是水杯和相册,体育生说因为看我有水杯就特意给我挑的相册。没有华丽的言语,但是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整顿班里自习课纪律,曾经把我气得半死,我说再也不给他们当班主任了。结果把小孩们给吓坏了,晚上我的手机一条一条的接短信,一个又一个的接电话,都是学生们的道歉。他们还集体在电话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告诉我是他们的妈妈姐姐,还说我有这么多的好闺女就别生气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对于 “刺儿头”学生,最终让他们把老师当成了“自己人”,心甘情愿配合老师。我用学生的思维去教育感化学生。所以学生总叫我“萍姐姐”。
第四朵“芙蓉”,幸福。
有人诗意地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似一枚果;她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我们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如同婚姻一样,教师职业也有“七年之痒”,我走过了,坚守住了。我收获着我的小幸福,不管是杯子里悄悄被学生接满的热水,还是全班写给我的彩色小纸条;教师节、甚至学生不知从哪里知道的我的生日,总会有毕业的或者是现在的学生不断地发短信祝福;在我那次幸运的躲过车祸,将签名改了,学生从天南海北打来电话,甚至美国的越洋电话,就是想问一声“萍姐姐还好吗”;知道这老师很爱吃所以学生总是拿来小点心和我分享,寿司啊,自己烘焙的小蛋糕啊,我也很开心的跟我的女孩子们讨论这个东西怎样做好吃;就在昨天晚上十点我还收到一条短信,学生说,老师啊明天给你带紫色的小薯给你吃啊……
就在这一点一滴中,我拾取着我的小快乐;在一日一日的辛苦劳累中我品尝着我的小幸福。
其实,幸福是一首歌,就算唱得“忐忑”,我们依然执着于将它唱响;幸福是一道题,所有的人都会用尽一生求解,虽然它没有标准答案……
一条已经被转发了万余次的微博。它将幸福解读得纯朴简单,真实自然:
幸福=“土”、“¥”、“衣”和“一口田”,幸福就是:有安身立命的一块地,有点钱,有衣穿,有一份事业可耕耘。此乃幸福之意也!
诚如网络上热传的这样一组数字:如果你有吃穿住,你已比世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有存款,钱包有现金,还有小零钱,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了。如果你早上起床,没病没灾,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多了。如果你从没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多了……
我们这些“涉江采芙蓉”的行者,“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收获我们点点滴滴的小幸福吧,苦中一点甜!